不知不觉划水(入坑)快一年了,翻翻最近的评论,似乎有人想要更加专业一点的测评,本次就试着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
本次采用更专业的工作流程,回归本质,抛弃花哨背景和打光方式,主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更高的画质;更为准确的颜色还原;更多的细节。以最大限度还原实物为目标。
首先画质拉满。
镜头选择某微距(具体型号不说比较有趣),锐度极高,几乎没有色差、慧差、球差、场曲和畸变。可能有人在意畸变,就展开说一下。全幅下边缘有约0.3%的轻微桶形畸变。在我机身上测试下来全幅下画面中心以短边长为直径的圆内畸变为零,画面中心以长边长为直径的圆内畸变小于2像素,极限边缘最大畸变约为5像素,总体而言畸变几乎不可见。主要的问题是微距通病的焦外二线性,但比原厂90微好一点。
机身A7M3,作为目前信噪比最高的全画幅机身,有着不错的噪点控制,无低通滤镜保证了足够的锐度。A9II发布了,这牙膏,看来我M3还能再战3年……
至于灯,是真的贵……虽说我用的都是Ra>95的高显指摄影灯,但是懂的人都知道…………
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尽量压榨这套器材的画质潜力。
得益于极高的机身镜头素质,也为了严谨的颜色细节还原,后期仅调整白平衡和曝光。关闭所有锐化、降噪和镜头校准,后期处理工作在超广色域及每通道16bit下以保证精度。为了减少杂光污染,全部使用黑背景。
刚好最近折腾显示器校色,用colormunki分光计将显示器校色至△E<1,想起外媒测试得出A7M3是目前颜色还原最为准确的全幅机,做到了△E<2(肉眼无法区分),于是开始折腾,效果如下,下图为在显示器上的显示效果(左 后期仅调整曝光与白平衡)手办本体(右)放在一起拍进同一张照片的效果。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与玩屏摄的朋友们出片亮度怪异同理。这个问题是由于人眼对亮度的感知曲线是非线性的,故为了贴合人眼特性,显示器一般以近似gamma2.2输出,而传感器对亮度响应几乎是线性的(近似gamma1.0),所以只要改为线性输出,就可以得到几乎相同的颜色(由于灯光位置改变,细节略有不同)可见颜色还原还是比较准确的。
当然,目前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的还原人眼观感,首先常用的sRGB色域覆盖过小,所以可能发生严重的颜色溢出。
比如下图,基于DCI-P3色域(多见于手机)的图(左)在可感知渲染意图下映射到sRGB(右),灰色部分颜色都会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饱和度降低。
sRGB对于较为鲜艳的颜色覆盖不足,那么在实际工作流程中有什么区别呢?下图是后期处理过程截图,注意红色部分,可见从广色域(左)映射到sRGB(右)会有较大颜色损失。
这也是有时候无论怎么拍也拍不出想要颜色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视情况可能十分严重,目前支持广色域显示的设备越来越多,所以我部分尝试使用了基于广色域的照片和视频,照片基于相机色域,视频基于BT.2020广色域。
然而想要正确显示颜色需要进行颜色管理,好消息是目前的高端智能手机大多都是广色域,高色准,算是个准专业级显示器,自带的看图应用支持颜色管理,简直懒人福音,只需要选择正确的颜色模式,关闭护眼模式DC调光等等,直接打开图片就可以获得较准确的颜色。虽然整个过程影响因素较多,但基本可以把误差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PC用户可以用支持颜色管理的浏览器如Chrome/Firefox打开,如果显示器未校色,可使用手机观看。
使用的微距镜头可以达到1:1放大倍率,在24MP的CMOS上大概是实际1毫米对应照片上167个像素的长度,应该可以满足普通验尸官的需求了,足以呈现各种做工细节,供各位参考。由于手机DPI较高,放大倍率可能不够,可在大屏幕上查看。
100%裁切1200*1800 关闭所有锐化和降噪
质量对比
使用A7M3视频内录,仅作为补充、测试之用,颜色不一定准确,基于BT.2100标准,采用BT.2020广色域,及HLG伽马曲线,在SDR与HDR设备上都能正常播放。如果电脑上无法正确播放,可使用手机。非HDR设备建议使用最高亮度。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在制作细节和编码参数上仍需调整,故6K视频没有使用这一规格。
由于全部使用14bit RAW文件,每次原始文件至少10GB,考虑到绅士们的硬盘永远都是满的,我向在VCB-Studio咸鱼的朋友学了点皮毛,全面跟进VCB-Studio的压制规格,图片全部webp,视频全部10bit HEVC编码,虽然都是有损压缩,但损失较小,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体积。
比JPEG更为先进,支持有/无损压缩,在更小的体积下达到更高的画质。
质量对比
打开方式:
Android:安卓原生支持,可直接打开
Windows:可用Chrome、Firefox等浏览器打开。推荐使用Xnviewer(支持颜色管理)。格式转换推荐使用XnConvert。
我所知目前近乎完美的图片压缩方案,采用每通道8bit无损压缩,结合广色域(相机色域)与颜色配置文件(icc),几乎完美还原原画,同时体积可以接受。正确显示需进行颜色管理。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改变不了我萌新的本质,望各位大佬手下留情。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以后会慢慢优化,希望可以给各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BD:mfqn
PW:VII@Hpoi
嘛~~虽然我真正想干的事不过就是借着耻物测评的名义发点涩.图,这次不过是熟悉一下流程。奈何我一来没钱买手办,二来不会拍照,只能偶尔做做不起眼的测评,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看到更多更好的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