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信息
-
发行日期:
1986年5月27日
-
别名:
DQ
-
开发:
スパイク・チュンソフト
勇者斗恶龙系列的第一作。游戏由Chunsoft开发于FC游戏机平台,并由艾尼克斯于1986年发行。《勇者斗恶龙》曾移植或重制于多个电子游戏平台,其中包括MSX、NEC PC-9801、Sharp X68000、超级任天堂、Game Boy Color以及移动电话。在游戏中玩家将操控拯救阿雷夫加德王国的勇者,并从敌人龙王手下救出公主。《勇者斗恶龙》的剧情后来成为了系列洛特三部曲的第二部分。此外亦有围绕这一整体情节而创作的动画与漫画,其中,两部漫画的情节设定在《勇者斗恶龙》与其续作《勇者斗恶龙III》之间。
游戏由堀井雄二创作,其灵感来源于之前的《巫术》、《创世纪》等角色扮演游戏,以及他本人于1983年创作的《码头连续杀人事件》。堀井想要创作一款面向不熟悉PRG或一般电子游戏民众的游戏,并比其他RPG更注重剧情和情感的参与,以及使用在日本看来的西方风格。漫画《七龙珠》作者鸟山明负责游戏图像,而椙山浩一则为游戏作曲。游戏的北美本地化版与1989年发布并作了很多改变,其中包括用电池供电的记忆体取代原来的密码记忆系统、改变了角色图形、使用了本地化的名字以及伪近代英语风格的对话。
《勇者斗恶龙》在日本获得了商业成功;但在北美市场则并未如此成功。后来西方的评价指出了游戏的不足,但也承认了游戏在同类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北美原版游戏的伪近代英语剧本受到了许多评论的赞扬。爱好者还放出了为游戏而做大量改编的Rom Hack。游戏的音乐也被改编成管弦乐,并在许多音乐会上进行了演奏。虽然《最终幻想》由于其流行度而在西方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但《勇者斗恶龙》则被视作确立了日式RPG的基本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