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设计是为支援步兵,并与专门攻击装甲部队的三号坦克协同作战。当三号坦克的整体性能不敷二次大战中期装甲战斗需要时,四号坦克因所使用的技术较为成熟而比三号坦克有更大的改良空间,因此被改造成主战坦克供给装甲师使用。此时的四号坦克的质素比盟军大部分坦克
从1935年到1944年, 纳粹德国发展了一系列的4X4装甲车, 作为部队的轻型侦察车使用. 它采用标准的sPkw我霍希801型重卡车底盘, 多边形的装甲车体和炮塔。后部发动机是67千瓦(90马力)霍希3.5升汽油发动机,公路行驶速度为80公里/小时, 越野速度为40公里/小时, 一次满油约行驶30
V-150“突击队员”4×4轮式装甲车有着良好的越野能力,公路最高速度可达 113公里 /小时,水密车身使其具备完全水陆两栖能力,不需要准备就可以直接浮渡或涉水。V-150系列有16种变形车,包括指挥型、维修型、迫击炮车、“陶”式导弹发射车、防空型和装甲输送车等等。可以安装多种武器站,包括大部分轻、
上世纪70年代,苏联开始计划发展一种新的牵引车来替代从ASU-57空降战车发展出来的AT-P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首先以PT-76轻型水陆坦克为基础,发展出了MT-L。MT-LB是MT-L的装甲型号,于70年代初期投入生产,生产容易,价格低廉,因为使用了大量现成的部件,发动机也是从卡车发动机发展而来。
Sd.kfz.9是二战中德国使用的最大的半履带车,由FAMO公司于1936年开始研制,1939年推出正式生产型F3型,F3型车安装迈巴赫公司生产的250马力HL108 TUKRM型发动机。此车衍生了多种变型车辆。
PHL03, 也被称作03式多管火箭炮系统,属于俄罗斯BM-30“龙卷风”的中国版本。由兵器工业集团研制,据报导,大约在2004-2005年期间开始进入中国军队服役。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火箭炮系统之一。PHL03的出口型号被称为AR2。已经在摩洛哥服役,数量是一个营,36辆。 PHL03保留了俄罗斯
NASAMS防空系统由挪威康斯伯格防卫与航太公司和美国雷神公司共同开发,是一种分布式和网络化的中远程地对空导弹防御系统,具备多目标作和超视距作战能力,紧密整合并适应国家的一体化防空反导体系(IAMD)。NASAMS网络扩大了防御区,提高了武装部队的总体作战能力。 自挪威引入以来,该系统一直在持续发展
T-100是苏联的多炮塔重型坦克的原型车,在1938-39年期间研制,准备用来替换T-35重型坦克。T-100是在列宁格勒的代号185的基洛夫工厂巴雷科夫的OKMO团队设计的。T-100本来设想是三炮塔设计,但是最终制造的车还是选择了两个炮塔。它是用来和采用类似多炮塔设计的SMK重型坦克竞争。但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