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突击炮(Sturmgeschütz III)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量最多的装甲战斗车辆。它以三号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而制造。德国最初打算以之作为步兵支援的机动装甲轻型火炮。经过不断的改良及精研后,它终于在1942年改造成坦克歼击车。直至战争完结,德国一共生产了10500辆三号突击炮。
1942年十月初,一份关于VK 45.03的研制计划出炉,有两家公司提供了各自的设计,一家是亨舍尔,另一家是保时捷。两家都使用了来自克虏伯公司的炮塔设计,主要的区别是车体,传动系统和悬挂装置。 亨舍尔的版本使用了常规的车体设计,车体沿用了和“黑豹”坦克类似的倾斜装甲布置。引擎后置,和“虎”I坦克类似
三号突击炮(Sturmgeschütz III)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量最多的装甲战斗车辆。它以三号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而制造。德国最初打算以之作为步兵支援的机动装甲轻型火炮。经过不断的改良及精研后,它终于在1942年改造成坦克歼击车。直至战争完结,德国一共生产了10500辆三号突击炮。
德国的六号战车E型,通常简称为“虎”I式坦克。它是因为德国装甲部队在进攻苏联之后的几个月内,出其不意的遇到了苏联坦克的顽强抵抗而研制的,尤其是T-34和KV-1。虎I第一种安装了88毫米火炮的坦克,该炮的高射炮版已经展示了优良的防空和反装甲能力。在战争期间,几乎在所有的德国前线战斗中都出现过“虎”I
M1127“斯崔克”侦察车(RV)为侦查分队的侦察和监视作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该车可以搭载六人的侦察班组和附加的人员,总共可以携载七人。 侦察排发展出了新的手法,技术和程序 (TTP) 使得他们能够使用车辆执行传统的侦察任务。侦察班到达他们执行任务的地点附近。 然后他们在有装甲保护的“斯崔克”侦
Sd.kfz.9是二战中德国使用的最大的半履带车,由FAMO公司于1936年开始研制,1939年推出正式生产型F3型,F3型车安装迈巴赫公司生产的250马力HL108 TUKRM型发动机。此车衍生了多种变型车辆。
9P149是苏联时期研制的坦克歼击车。它的研制是用来替代苏联BRDM-2底盘的坦克歼击车。当西方的M1“阿布拉姆斯”和豹2坦克出现以后,军队需要更有效对抗这些威胁的坦克歼击车。9P149使用和米-24武装直升机上相同的9M114“风暴”反坦克导弹。 9P149以MTLB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底盘为基础。乘
T-72“乌拉尔”是战后苏联的一款主战坦克。从1973年以来一直在苏联军队服役。T-72由位于下塔吉尔的乌拉尔工厂设计和生产。乌拉尔曾服务于独联体国家,并出口至华约组织、芬兰、印度、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
S35-1“联盟-SV”KSh采用了2S35“联盟-SV”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上面的无人炮塔。它使用了加长后的的KamAZ-6560 8 x 8军用卡车的底盘。这种火炮相比履带型号,有着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加灵活的机动性。虽然履带型号的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更强。这种卡车炮主要将装备轮式车辆为主的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