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6“潘兴”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强大的坦克之一。虽然该车1943年年底就已经基本研发完成,但是M4“谢尔曼”表现出的强大适应力使得美军并不急于将它投入战场,1945年该车才第一次参战。“潘兴”影响了战后多代美国坦克的设计,在M60主战坦克上还能看到它的影子。 性能诸元: 重量:41.7吨 车长:8.
二战中德国陆军的最强重型坦克虎王,拥有无以伦比的厚重装甲和强力主炮。首批生产型因安装了为保时捷公司原型车设计的炮塔,又被称为“保时捷虎王” 性能诸元: 重量:68.5吨 车长:7.38米 车宽:3.75米 车高:3.09米 乘员:5人 主炮:8.8 cm KwK 43 L/71坦克炮 最快时速:41
实际上38(t)并不是德国研制生产的坦克。这是一款捷克斯柯达公司设计制造的轻型坦克,采用大直径负重轮的它拥有很好的越野性能,37mm主炮也在当时属于主流,整体性能要优于同时代的德国三号坦克。1938年该车开始进入捷克陆军服役,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后装备了大量38(t),该车随着德军转战波兰、法国和
二战中德国陆军最出色的中型坦克,设计思路收到苏联T-34坦克的极大影响,全车装甲均为倾斜布置,并配有一门威力极强的75mm坦克炮,但是在行走机构上采用了德国风格浓郁的扭杆悬挂搭配层叠负重轮的组合。 性能诸元: 重量:44.8吨 车长:6.87米 车宽:3.27米 车高:2.99米 乘员:5人 主炮:
本车在M3轻型坦克基础上更换发动机和变速箱,是M3改变巨大的衍生型号,“斯图亚特”一名来自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著名骑兵将领斯图亚特。 性能诸元: 重量:15.2吨 车长:4.84米 车宽:2.29米 车高:2.57米 乘员:4人 主炮:37mm M6坦克炮 最快时速:58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16
二战德国最可靠的坦克,在战争初期的“闪电战”中频繁亮相。该车的设计思想影响了日后各国坦克的发展。3人炮塔、扭杆悬挂等设计直至今日还是主战坦克的主流。 性能诸元(以三号J型为例): 重量:23吨 车长:5.56米 车宽:2.9米 车高:2.5米 乘员:5人 主炮:5cm KwK 38坦克炮 最快时速:
T-34二战最为经典的中型坦克,二战结束后继续在很多国家服役。初上战场就带给对手很大震撼,同时影响了战后多代俄制坦克的设计和使用。甚至T-72主战坦克的发动机都是T-34中型坦克所用B-2发动机的衍生型号。 性能诸元(以T-34 1941年型为例): 重量:26.5吨 车长:6.68米 车宽:3米
法国索玛S-35中型坦克曾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中型坦克。在二战初期的各国坦克中,S-35有着出色的机动性能和防护外形,综合性能优于德国的三号坦克。法国战败后,有数百辆S-35被德军缴获并使用。 性能诸元: 重量:19.5吨 车长:5.38米 车宽:2.12米 车高:2.62米 乘员:3人 主炮
二战早期苏联制造的重型坦克,在KV-1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了一个装有152mm榴弹炮的矩形炮塔,拥有夸张的外形。虽然绝大部分KV-2都损失在卫国战争早期,但是它厚实的装甲和奇特的外形令参战双方印象深刻。 性能诸元: 重量:52吨 车长:6.95米 车宽:3.32米 车高:3.25米 乘员:6人 主炮:1
四号坦克有“德军军马”的美称,是德军在二战中唯一从头打到尾的坦克。尽管人们总能在它身上找出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款可靠而且颇具升级潜力的战车始终是德国装甲部队的支柱力量。 性能诸元: 重量:25吨 车长:5.92米 车宽:2.88米 车高:2.68米 乘员:5人
科伦坡号于1918年12月18日在费尔菲尔德造船公司下水。1919年6月至1926年间她曾在远东地区加入东方舰队,被重新分配到美国和西印度群岛海域。1932年7月到1935年她回到了东方舰队。 随后科伦坡号归入早期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她还参与了追击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她之后再次返
水中仙女号是皇家海军在1939-1942年建造的11艘黛朵级中的一员。该舰服役时二战已经爆发,最初在英国本土舰队服役,用于保护贸易船只。1940年11月参加了搜寻德国舍尔号袖珍战列舰的行动。12月及来年的1月她护送船队去塞拉利昂的弗里敦。1941年5月水中仙女号参加了在地中海的马耳他行动,随后还参加
“塔什干”号驱逐领舰于1935年1月11日在意大利开始建造,1937年11月28日下水,1939年10月22日苏联接收服役。“塔什干”号的设计在当时是异常的前卫,是二战期间为数不多航速能超过40节的大型舰船之一,1942年改造之后,火力甚至提升至轻型巡洋舰级别。 二战期间,她的主要任务是作为人员及物
プラモデル 【スケール】1/72 【サイズ】全長約90mm(完成時)【実機について】 第二次世界大戦でドイツ軍兵士の高い信頼を集めた戦車がIV号戦車でした。当初は歩兵支援用戦車として企画されましたが、余裕ある車体サイズなどで戦況に合わせた改造への対応力が大きかったことから大戦を通して主力戦車として活
O级战列巡洋舰是二战德国“Z计划”中包含用以取代德意志级的战列巡洋舰。主炮是与俾斯麦级相同的380mm双联炮塔3座。O级的动力系统颇有特点,采用三轴推进方式,蒸汽轮机负责驱动两舷的两轴,中央一轴由MAN柴油机驱动,以同时满足续航力和速度的要求,航速达33.5节。该舰设计初衷是作为大西洋高速破交舰使用
夏威夷号,属美国海军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三号舰,1943年12月20日开始建造,从未完工。虽然夏威夷号曾有改装为导弹巡洋舰或指挥舰的计划,但从未实现,最后在未完成的状态下解体拆除。v
加尔各答号于1918年7月9日在维克斯船厂下水,在1939年改装为防空巡洋舰,部署在地中海。 1940年6月25日,加尔各答在波尔多海岸加入加拿大驱逐舰雷斯蒂戈什号和弗雷泽号救援4000名被德军围困的法国难民。但因为当时海域风浪较大,导致加尔各答号和弗雷泽号相撞。最终弗雷泽号沉没,45名船员遇难,而
1939年1月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式通过了代号为“Z”的大规模造舰计划,“Z计划”正式启动。计划将使德国通过实施近10年大规模造舰计划,最终拥有向最强大的海权国家挑战的实力。 Z计划的核心是两级大型战列舰,其中之一为俾斯麦级战列舰,另一级即:H级战列舰。 计划中的H级战列舰设计始于1937年,当时预计共
格耐森瑙号战列巡洋舰是沙恩霍斯特级的二号舰,舰种被划分为战列巡洋舰。初始设计可以换装380毫米主炮跃升为战列舰以应付日后的战局,但二战时并没有实施。格耐森瑙号由德国基尔德意志造船厂所建造,于1936年12月8日下水,并在1938年5月21日开始服役。 1938年,沙恩霍斯特级在试航中发现舰首干舷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