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说明不是教程,本人水平不够,只是日常分享的程度,测试下手办摄影中控光附件的效果,毕竟相关的贴挺少的 。
我当初入坑的时候看测评对象,要么是没有什么起伏形状的静物,要么是真人模特作为测试对象。实际对手办来说就没那么直观。
现在也买了一堆七七八八的控光附件,我个人也很好奇不同附件之间的效果有多少差别,故有了本次杂谈。
希望能对各位入坑手办摄影有所帮助。另外作为一个爱好者,我其实也有好多控光附件没接触过(没钱啊,苦露西),或者本次并没有记录进去(有猪嘴但是忘记拍了.....),后续若是有入手新附件可能会继续更新在本相册。
[测试说明]
如图示,测试时位置如下,因为我这边场地很小,所以常亮灯其实不是完全测对着手办。灯棒/口袋灯可以放置在桌面,故可以完全测对手办。(从一开始就很不严谨了)另外可以关注下各控光附件对背景的影响。

注:图中标注的常亮灯距离为灯头到安洁莉娜的距离,灯具朝向均为向右。
本次参测对象1/7比例手办安洁莉娜(厨子就该拿自己的推去安利推广)以及真骨雕龙骑(代表12分可动)。
洁哥地台是光面的,可以看出来到各附件的发光面积。
本次参测灯具如下表所示
| 灯具 | 常亮灯 | 口袋灯 | 棒灯 |
| 最高功率 | 100瓦 | 25瓦 | 10瓦 |
| 测试亮度 | 25%/50% | 10% | 16% |
本次参测控光附件
| 60cmx90cm条形柔光箱(带格栅) | 反打柔光箱 | 裸灯 |
| 标罩 | 30cm八角柔光箱(带格栅) | 45cm八角柔光箱(带格栅) |
| 42cm内白雷达罩(带蜂巢罩/柔光罩) | 棒灯(格栅) | 口袋灯(蜂巢罩/柔光罩) |
测试保证拍摄机位,灯具位置经量一致,手办由于拍摄色卡时有部分位移。(不严谨x2)
测试固定焦段,快门,光圈与ISO,每次拍摄后均会通过校色卡校色,无后期调色,故本次不考虑不同控光附件对色彩的影响.
仅测试控光附件效果,过曝较多的照片会统一参数处理至不过曝,欠曝的照片不做处理.
(常量默认亮度设为25%,若遇到欠曝较多的情况会测试50%亮度)
使用蜂巢后一般都会欠曝较多,本次测试没有考虑蜂巢+柔光罩一起使用的场景.
其中灯棒与口袋灯仅使用本身提供的控光附件,其他列出的控光附件均搭配常亮灯使用,后文省略描述。
[实测结果]
1.60x90条形柔光箱 + 格栅的情况。
2.60x90条形柔光箱 + 去掉格栅 并处理过曝后的情况。(柔和,但是会影响背景,很占空间)

----------------
3.反打柔光箱-亮度25%的情况
4.反打柔光箱-50%亮度的情况(很柔和,但是也会影响到背景,不怎么占空间,甚至可以利用层高偷空间)

--------------------
5.裸灯处理过曝后的情况。
6.标罩处理过曝后的情况。(可以注意下背景与投影,和裸灯对比下差别)

-------------------
7.30cm八角柔光箱+格栅的情况。
8.30cm八角-去格栅并处理过曝后的情况。

--------------------
9.45cm八角柔光箱+格栅的情况。
10.45cm八角柔光箱-去格栅并处理过曝的情况(和30cm八角比会更柔点,大佬们用,我跟着学购入,平时用的比较多的)

------------------
11.雷达罩+柔光罩的情况。
12.雷达罩 不额外添加附件的情况。
13.雷达罩+蜂巢罩 25%亮度情况。
14.雷达罩+蜂巢罩 50%亮度的情况。(十分万能好用的控光附件,若需要可以柔光罩+蜂巢罩,本次未测试。另外尺寸30cm以及内银的区别这个看是否有好心读者帮忙补充说明,我没钱买了狗头)

--------------------
15.灯棒 + 格栅的情况
16.灯棒 去格栅的情况 (灯棒很适合打轮廓,本次测试的为30cm灯棒)

-------------------
17.口袋灯+柔光罩的情况。(口袋灯小范围补光很好用)
18.口袋灯 裸灯并处理过曝的情况 (过曝并不是说口袋灯本身比常亮灯亮,而是它可以离手办更近...)
19.口袋灯+格栅的情况。(矫正:是蜂巢罩)

[小结]
本次测试变量控制不算严谨,本人水平有限,效果仅归参考。(你以为我真的会去总结吗?那不是成教程了真的是)
测试没有考虑1/4及以上比例的模型手办(因为我手头没有,强壮社的米山舞初音什么时候补款啊)
另外在校色过程发现挺有趣的现象,不同的控光附件对白平衡的影响均不同,常亮灯附件+格栅或柔光罩对白平衡影响相对较小。而灯棒/口袋灯不同的控光附件影响白平衡能超过200K,另外我这个便宜灯棒最低1%亮度实际降不下去,以及它是唯一一个白平衡偏绿的。
我平时拍照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也没怎么用过硫酸纸柔化光线的方法,只能从控光附件下手了。
啰嗦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具体单张图片会上传至相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