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试一些看似好像很牛逼的镜头和一些看似好像很牛逼的拍照技巧,索性把拍下的看得过去的发个相册,因为虽然是测试技巧的片子,但是还是没忍住融入了一些自己的玩意,于是把它记下来,抄在本子上,可能哪一天,会从抽屉里翻出来,窥探到自己想法、风格
可是,当然,这些都不够好,只要不够好,就不会完结
第二张横拍的,横拍+光圈全开(F2.4),并且JPG直出。这颗35头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现在更甚了。它非常喜欢把这台相机的白平衡往红色带,以至于看上去很佳能,最近对焦距离又近锐度又好(而且只有近摄好,远摄据说不行,简直就是拿来拍手办用的)光圈6片F5.6后六角光斑,色散很多很有味道,因为镀膜光晕偏紫,闹,经过一番折腾之后竟然是最适合这套折腾的镜头,只能说感谢那位日本小哥出了我这只白MC的。说起来真的自愧不如,前面第一张是RAW,这第二张是JPG,JPG那一抹红俺使用RAW后期怎么都拉不出来,这也是为嘛子俺能直出就直出的原因之一,除非白平衡炸掉了,说来因为炫光的原因,这头只要一缩圈自动白平衡和自动预设就会跑,而且会少1/3档曝光,这也就是为啥前面那张图用RAW的原因。
瞧啊!一个废人,RAW一阵后期都比不上机内的直出
前些天才发现,原来RAW不同软件解出来颜色是不同的,颜色天差地别,弄了半天总算是找到了合理的方法去使用RAW了。终于,终于算是有一个正确的开始
————————————————————————————————
SLR的场合:
SLR其实就是两块凹凸柱面镜(也可能多块胶合的,但都是等效凹凸镜),而且可以轻微调焦,但会影响到压缩倍率,最远到最近大概压缩倍率是1.33~1.275(这也就是胖脸的原因),正常用法是柱面镜球面镜无限远,怼个可变屈光镜在前面做单次对焦,亦或者用超焦距(就得小光圈),但是市面上的单次对焦镜最近不过70cm,翻车……
so,只能用固定的屈光镜去堆了,买了一套77mm的,堆上去面对1/6手办时拍2/3身体全部怼无限需要+5的屈光度(要知道市面上的可变屈光镜都是0.33~1.33),如果怼脸,胸部以上甚至需要10的屈光,而且还特么有暗角出来了,虽然暗角也是一种风味……
so,先解决暗角,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的估摸是82mm,得用个转接环从77转接到82,不晓得还有没有暗角,然后手上这套77mm就浪费了……最终解决方法可能是自己搓一块单次对焦镜出来,就是一块凹球面镜和一块凸球面镜,他们屈光度一正一负怼一起正好为0(对付无限远),然后通过两块之间的距离调整屈光度,0~5的屈光度……不懂可不可能实现……然后还得够大,不然又有暗角出来……
然后又录入一套82mm的,套上77转接环后却特么发现暗角比77的还大,翻车……
SLR的产品为了统一基调,基本都是蓝色镀膜(好像后期换成了绿色的镀膜),无论是什么光源都会有蓝色的高饱和炫光,非常有这类镜头所追求的科技感,但是为此也付出了代价,锐度爆炸可用光圈小起步都是F4往下,色散也原地升天,炫光恒常单一……
至乐1.35的场合:
它相当前面的SLR内置了单次对焦镜在里面,因此里面有起码4块镜片,球面凹凸镜和柱面凹凸镜,所以能看到图里光晕多了好几片,对焦范围大摸是无限远到0.7米(实际上感觉起码1米以上),对焦怼近时因为镜筒会伸出太广的镜头会出现暗角,事实上对于拍摄手办的工况来说,还得和SLR一样加屈光镜调焦,然后就是重得不行,接长焦甚至觉得会崩掉卡口
而且,使用+5屈光镜的时候,只能说对焦上和前面SLR是一样一样的,球面镜和这玩意都得怼无限远然后套屈光镜上去,用77mm的镜片也会出现一模一样的暗角,还是得和前面SLR一样处理,非常离谱,比SLR贵对拍摄手办来说没有改善还重得不行
但是锐度的改善是吊打SLR的,光圈全开时可见一般,而且压缩率稍微比SLR大那么一丢丢,虽然对于拍手办这种工况来讲对焦还是得而外上镜才能用,但是日常使用拍点其他的玩意时直接拧环单次对焦就很舒服不用另外加可变屈光镜,然后炫光削了,没了突兀的蓝色,自然味道也没了不少,但也增加了适用场景,泥总不能拍温馨的室内场景的时温柔的阳光从窗外打进来突然来一条贯穿屏幕的高饱和蓝色拉丝变成赛博场景对吧